褐圆蚧
又名鸢紫褐圆蚧、茶褐圆蚧、黑褐圆盾蚧。我国西南,华南、东南蜜柚产区发生多。
【症状】
成虫和若虫在叶片、果实及枝条上刺吸汁液。叶片被害,呈现黄色斑点,影响光合作用,果实受害虫体黏附果面,呈现累累斑点,果品次劣,甚至引起落果。严重发生时,叶黄枝枯,树势衰弱。
【病原】
暂无
【发生规律】
褐圆蚧在湖南和陕西每年发生3代,福建福州每年发生4代,台湾每年发生4~6代,广东每年发生5~6代,后期世代明显重叠。以若虫越冬为主。卵产于介壳下母体的后方,经几小时至2~3天后孵化为若虫。初孵游荡若虫(爬行期)活动力强,爬出母介壳后,转移到新梢、嫩叶或果实上取食。经1~2天即在叶面、枝条和果实上固定,并以口针刺入组织为害。唯虫若虫期蜕皮2次、第二次蜕皮后变为雄成虫。雄虫若虫期共2龄,经前蛹和蛹变为雄成虫。在福州,各代一龄若虫的始盛期为5月中旬、7月中旬。9月上旬及11月下旬,以第2代的种群增长最大。繁殖力与营养条件有密切关系,寄生于果实上的雌成虫繁殖力明显比叶片上的强。天敌的密度亦对褐圆蚧的种群有重大影响。
【防治方法】
(1)农业措施结合冬季清园修剪、剪除带虫枝叶集中烧毁,减少虫源。</p> <p>(2)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。</p> <p>(3)化学防治 以冬季清园喷药为重点,并抓好各代初孵若虫期的喷药防治,尤以第一代游动若虫期的防治为重。选用药剂可参考矢尖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