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柚树脂病

由于发病的时期和部位及症状不同,蜜柚树脂病又有沙皮病、蒂腐病、黑点病之称。在我国蜜柚产口均有发生,是蜜柚的常见病害之一。

【症状】

以病菌为害蜜柚的枝干、叶片、枝条、果实。为害的部位和环境条件不同可分为几种类型:<br />   (1)流胶枝干被害,引起皮部坏死,皮层组织松软,有小的裂纹,水渍状,并渗出褐色胶液,有润糟味。高温干燥情况下,病部逐渐干枯、下陷,皮层开裂剥落,木质部外露,疤痕四周隆起。<br />   (2)干枯枝干病部皮层红褐色干枯,略下陷,微有裂缝,不剥落,在病健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隆走线,但在高湿和温度适宜时也可转为流胶型。病菌能透过皮层侵害木质部,被害处为浅灰褐色,病健部交界处有一条黃褐色或黑褐色痕带。<br />   (3)沙皮或黑点新梢、嫩叶和未成熟果实被害后,在病部表面呈现许多散生或密集成片的褐色、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,表面粗糙、隆起,很像黏附着许多细沙。故称沙皮病。<br />   (4)枝枯枝条顶部出现明显病斑,褐色,病健交界处常有少量流胶,严重时枝条枯死,表面产生无数小黑粒点。<br />   (5)蒂腐果实在贮藏条件下其症状为褐色蒂腐病。病斑常始发于蒂部,开始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革质,有韧性,用手指轻压不易破裂。病斑边缘呈波纹状,白色菌丝在果实内部中心柱迅速蔓延,当外音果皮1/3~2.13腐烂时,果心已全部腐烂,称穿心烂。有时在病果表面覆盖一层白色菌丝体,散生黑色小料点。产生上述症状的病菌,均能透过皮层侵人木质部,受害的木质部淡灰褐色,在病健部交界处有一条黄褐色或黑褐色带痕,这是树脂病的特有症状。

【病原】

蜜柚树脂病病原菌Diaporthe medusaea Nitschke[Diaporthe Ciri</p> <p>(Fawcett)Wolfl属子囊菌亚门,球壳菌目真菌。通常见到的为无性阶段Phomopsis cytosporella Penzig et Saccardo(Phomopsis cirri </p> <p>Fawcett),属半知菌亚门,球壳孢目。分生孢子器在寄主表皮下形成,球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具瘤状孔口,黑色,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纺锤形,无色,单胞,另一种为丝状或钩状孢子,单胞,无色。子囊壳球状,单生或群生,埋藏于韧皮部内黑色的子座中。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~35℃,最适温度为20℃。卵形分生孢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5~25℃。丝状或钩状分生孢子不易发芽。分生孢子终年可产生,尤以多雨潮湿期为甚。

【发生规律】

病菌主要以无性世代的菌丝、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。当环境条件适宜时,潜伏的菌丝恢复生长发育,形成更多的分生孢子器。分生孢子借风、雨、昆虫等媒介传播,从伤口侵人,引起发病。此病菌为一种弱寄生菌,只能从寄主伤口侵人。树势衰弱,可加重发病。当病菌侵染无伤口、活力较<br />强的嫩叶和幼果等新生组织时,则受阻于寄主的表皮层内,形成许多胶质的小黑点。因此,只有寄主有大量伤口存在,且雨水多、温度适宜时,枝干流胶和干枯才会发生流行。而黑点和沙皮的发生则仅需要多雨和适温,在雨水较多的蜜柚产区,黑点和沙皮均可常年流行。

【防治方法】

(1)农业措施增施有机肥,改良土壤;营造防风林,改善生态环境;防寒防冻,保护枝干;及时防<br />治虫害,避免各种伤口发生。<br />   (2)化学防治春梢萌发期、花落2/3以及幼果期各喷1次药。药剂可选用0.5%~0.8%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,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,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 800 倍液。枝干发病可采用纵刻病部,涂药治疗,涂药时期4~5月、8~9月,每期涂3~4次。药剂可选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 倍液,涂敷前,病部用1%硫酸铜液先行清洗。也可用80%大生M-45可湿性粉剂100倍液,或1:4食用碱水涂抹病部。涂敷药剂后,应常检查病树病部,及时补涂。
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