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柚棒孢霉褐斑病

蜜柚棒孢霉褐斑病又名蜜柚霉斑病、叶斑病、落叶枯枝病。20世纪90年代已知分布于四川、重庆、费州、广西、湖南,或已扩大到全国其他蜜柚产区。2008年广东博罗也发现此病为害年橘。

【症状】

主要发生于叶片,也可在春梢枝条上和果实上发生。发病初期,叶面散生圆形褐色小点,随后病斑逐漸扩大,穿透叶片两面,病斑外围有明显的黃色晕环,边缘稍有隆起,深褐色,缘內側黄褐色至灰褐色或褐色,或有霉点,稍凹陷,无火山裂口。枝条上的病斑微凹陷,外围黃晕较淡或无黃晕,中央深褐色。果面的病斑由于扩大可多个相连,褐色,外围淡褐色或少数显不连续的淡绿色纹,后期病斑表面稍带皱缩、凹陷,木栓化,但无火山裂口。由于叶片病斑外围黄晕明显,在溃疡病发生地区易与溃疡病相混滑。一叶上有3~5个病斑,少数叶片多时可达10余个。果面病斑数量不等。

【病原】

此病为棒孢霉菌Corynespora citricola M. B. Ellis,属半知菌亚门,棒孢属。室内培养,菌丝埋生于基物内,外生菌丝分枝多,无色光滑,有隔膜。群体生长时,菌落灰白色,疏松,生长迅速。分生孢子梗棍棒状,直或稍弯曲,橄榄褐色,端部钝圆,顶部有一團孔。基部膨大呈球形,孢子梗多丛生,2~24根不等。

【发生规律】

病菌在病组织中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梗越冬,有的地区也可以分生孢子越冬。于次年春季温、湿度适宜时产生子实体散发新一代分生孢子,从寄主叶片的气孔侵人繁殖,因地区环境各异,发病时期亦有不同,春末夏初和8~9月为发病期。此后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反复侵染。多雨或果园通风透光不良、低洼积水园发病较重,大树和老树发病普遍,管理差、树势弱,蚧类、螨类严重的果园发病重。橙类发病较重,橘类次之。

【防治方法】

叁照芽枝霉斑病防治。

Loading...